怎么确认狗狗血管瘤?
血管瘤是发生在皮肤或黏膜下层的毛细血管扩张畸形,大多数属于先天性,少数可发生于出生后数月或数年内。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分为真性或原发性和假性或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包括毛细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后者包括毛细血管膨胀症、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等五类。临床上以皮肤上可见的红色斑痣为特征,常累及头面部等暴露部位。 虽然大多数的血管瘤是良性的,且大多数可以自行消退,但仍有一部分病变会发展为恶变,如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有4%~10%的机会发生恶性变,因此对于婴幼儿期的多发性毛细血管瘤,应密切随访观察,一旦发现肿瘤增大应积极给予治疗。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射疗法(适用于较浅表的病灶)、冷冻疗法和硬化剂注射等方法,也可采用局部外用制剂进行治疗。手术切除通常不是首选方法,但若手术切净彻底,亦可作为其他方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临床发现约2/3的小猪出生后5天内出现红斑,与人类婴儿在出生时出现的葡萄酒色斑相同,随后这些红色丘疹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形成大小不等的红斑块,有时还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小猪的生长发育,部分红斑颜色变深呈暗红、紫褐色,表面粗糙不光滑,严重时形成结节或肿块;有些则表现为正常皮色,没有明显变化。由于这种皮肤病状很像人类的毛细血管瘤,故有人称其为“小猪人”,即“Human-like Pigments”。
我曾经在实验室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了解过一些有关猪血管瘤的知识,下面就结合我的所学所识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部分小鼠患有了血管瘤呢? 这就要从导致血管的异常增生与增殖的分子机制说起啦…… 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当胚胎发育至第8天~第9天时,原始胚胎中胚层细胞开始向周围分化形成三个胚层,其中位于外胚层和中胚层之间的一群细胞形成血管芽。这时的胚胎中胚层含有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其胞浆内含有嗜银物质,它们通过分裂形成原始血岛,进而形成原始血管。当胚胎发育至第10天~第12天时,原始血管中的细胞继续增殖,并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引导下向血管腔方向生长,最终形成由管壁的内皮、基膜及周细胞组成的完整血管。
然而有时候,这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会受到突变基因的影响而变得不正常了。
目前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主要受两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PIGR基因,另一个就是CDHN基因了。这两个基因都属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分别参与调控不同环节的信号传导通路。其中PIGR蛋白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周细胞及基膜上,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CDHN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亚单位,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结合而启动其生物学功能[7]。上述两个基因同时突变时可造成胎儿体表无毛、眼窝凹陷及血管瘤等不良表型;其中一个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形式时则可表现为良性血管瘤[6]。此外还有研究表明,CDNF蛋白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而缺乏CDHF蛋白的动物模型表现出明显的脑功能障碍现象[12].由此可见 CDN F基因对胚胎正常发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总之,该病的病因可能与PIG R 和 CD N D两基因共同作用以及单个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胚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有关。 至于什么原因使得如此之多的老鼠都没有患上血管瘤,这个问题就留给各位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探究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