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如何影响宠物行业?
说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来解释“政策”对宠物行业的影响。 2018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公布犬类宠物名录的通知》,首次明确将犬作为伴侣动物予以立法保护并列入宠物管理。同时公布的《犬类别宠物登记所需材料及规范要求》中,明确要求各地不得拒收、拒登外来繁殖场提供的可识别来源的纯种狗,为进口宠物的审批流程提供了依据。
在此之前的2017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20批饲料批准文号注销名单中,包含美国辉瑞(Pfizer)动物保健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生产的99个宠物用兽药产品。这些产品的上市许可被暂停或注销的原因包括“停产”“不能正常供应国内市场”以及“申报资料存在虚假内容或者涉嫌造假”等等。 而2018年的这一通知,从法律上确定了之前农业部对国内宠物市场(主要是猫、犬)的监管地位。
在2018年之前,虽然农业部一直在对宠物市场和宠物相关用品进行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关于公布犬类宠物名录的通知》发布之后,相关部门有了正式的文件依据,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宠物市场进行规范。 当然,宠物行业的规范不仅仅来自于政策的“软约束”,也来自于产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变革。比如,随着互联网巨头入局,宠物行业出现了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销售模式;随着消费者对于宠物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宠物行业也出现了供应链条完善、专业化程度高的品牌公司…… 在我看来,政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着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同时也倒逼着产业内企业主体的变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