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狗都是什么品种?
“黑狗”是一个范畴很大的概念,不同品种的狗狗,因为被毛颜色不同,而分为了不同的色系,其中深色被毛的犬种就有“黑、白、灰”三种; 而浅色的被毛的犬种则有“黄、橙”等色调。 而我们平时所说“黑狗”的概念其实是指“暗黑系”的犬种,那主要指的是黑色的狗狗们,如可卡因猎犬(Cocker Spaniel)、杜宾犬(Doberman Pinscher)、罗威纳犬(Rottweiler)等等... 还有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国产犬,也是属于黑暗系的犬种,比如北京犬(京巴)、西施犬、西藏猎犬(高加索犬)、沙皮犬、重庆犬(德牧与成都犬杂交培育而成)等等;
还有我们比较罕见的拉帕拉犬、波尔多猎犬(Bouvier des Flandres)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混了颜色的狗,比如边牧黑白色、黄褐色的金毛等等,由于颜色上靠近了“暗黑系”,所以也归类到这里。 总之,在“色彩分类”这个大的范畴下,有上千个色系的犬种,而能归到“黑狗”概念下的,大概有几百个。
许多人都认为黑色狗,不论是哪种品种,都是由几种特别的、独一无二的“纯黑”狗杂交得来的。或者认为那些狗是天生畸形、甚至是通灵的。
其实,产生纯黑狗并不是什么狗耍“小聪明”的结果,也不是什么“魔法”,动物的毛发、皮肤、眼睛的颜色都是由一群天生的“油漆匠”——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s)决定的。这些细胞能生产有色物质,即色素(色素沉积于毛发和皮肤中,产生毛发和皮肤颜色)。在哺乳动物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色素,黑色素和黄色素,在人类中也存在。
黑色素负责产生黑色以及介于灰色、棕色之间的颜色;而黄色素是产生深浅不一的黄色(从淡金色到深褐色)。黑色素又分为真黑色素(eumelanin)和类黑色素(pheomelanin)。在小鼠和人类中,真黑色素负责产生黑色和褐色,类黑色素负责产生棕色和黄色,它们在一些动物身上可以以混合形式存在,如红棕色或浅灰色。
狗的毛发和皮肤的颜色是通过复杂的遗传机制调控产生的复杂表型。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基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MC1R基因和ASIP基因。前者参与调节类黑色素合成真黑色素,后者则负责产生信号,促进类黑色素合成。狗的毛发中的色素沉积有两种方式:1、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向生长的毛发中释放黑色素(这种情况下毛发中通常只有一种色素);2、毛发中同时存在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且二者分开沉积(如一些红色品种)。
纯黑色狗就是由真黑色素通过第一种方式沉积于毛发和皮肤中产生的。纯黑狗是由于ASIP基因等一些影响类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变异而丧失产生类黑色素功能的产物。如果一个黑色母狗和一只纯黄色(或其它颜色)狗交配,它们的后代会是什么颜色的呢?通常,后代们的毛发中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会同时存在,产生有褐色斑纹的黑色、巧克力色、红褐色、甚至是奶油色。这并不是“纯黑”狗只产生控制黑色素的配子,而其它颜色的狗只产生控制类黑色素的配子结果,而是ASIP基因等产生这些颜色的基因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重新组合的结果。
由此可见,黑色狗的出现并不是什么“魔法”,动物的色彩变异在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且通过遗传传递,并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