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犬是猎性?
“猎性”一词有些笼统,我解释一下,这里说的“猎”并非指打猎(getoutandshoot),而是指猎物。所谓“猎性”,可以理解为狗对“猎物”的捕捉/追逐的欲望和能力。因此可以说“某些犬具有猎性”,但“所有犬都具有猎性”这种说法不太正确。 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品种的狗都有捕猎的基因(huntergene),所以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所有犬都具有猎性”这句话只是人们的主观臆断而已。
要验证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没有经过训练的狗狗在发现移动的猎物(例如野兔、小鸟等)时的反应。如果你家狗狗没被训练过,一般它会先试图靠近然后追上并扑倒猎物,如果几次尝试后猎物还是没有逃脱,它就会将猎物吃掉。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小狗会在12个月大以前失去捕猎的能力[1],或是一些狗天生就没有捕猎的基因(例如松狮犬),所以在这些情况下,它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猎性”。
不过,即使是在上述两种例外情况下,当它们的年龄渐长,“猎性”还是会在某天突然显露出来。因为狗的脑神经在不断发育,直到它们成年以后,很多之前被压抑的神经才会逐渐苏醒。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犬都具有猎性”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能力是有条件的——必须在未经训导的情况下,而且是在有充足食物供应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猎性”。
凡是可以通过训练从事狩猎,寻回、牧放牲畜等实际工作者为广义的工作犬,在这种犬中按其特性不同又有所分工,有警卫用的护卫犬、有警界办案时侦查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警犬、有帮助警察参与作战、执行非常规任务的军犬。近年来还涌现了救助犬,缉毒犬、搜索犬及治疗用犬等。常见的有德国牧羊犬,杜宾犬,罗威纳犬,大麦町犬,圣伯纳犬,血统猎犬,哈士奇(雪橇犬)西班牙猎犬、阿富汗猎犬也是具有很强猎性的犬类。
猎性,是被所有养狗人挂在嘴上最多的一个词语,但其实很多人都对猎性的了解非常肤浅,有的只从字面意思上认为会追逐就是有猎性,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所谓的“猎性”,就是犬只对于目标的搜寻的欲望。这个目标可能是可见的,也可能是需要通过嗅觉来锁定的,对于地面猎物犬而言,猎物是通过嗅觉来锁定的,因为它们在狩猎中小型哺乳动物时,猎物通常在草丛或林间地面活动,地面猎物犬会在空中搜索到猎物的气味后,根据气味方向判断猎物位置,然后直接冲向猎物将其抓住,然后口衔带回主人身边。猎物不是它来享用的,所以通常不会吃掉。
对于飞鸟猎犬(又可称为嗅鸟猎犬)而言,由于其狩猎主要依靠的是对飞鸟的猎杀,所以它们猎杀鸟类的方式,与地面犬又有所不同。鸟类由于具备飞行的能力,所以具有很大的逃生空间和可利用空间,地面/空中视野,天空、树顶等都可以作为其逃生空间,而犬只只能在地面上活动,因此,对于飞鸟猎犬而言,锁定目标后首先不能冲向目标,因为目标会从空中往远离主人的方向飞逃,犬只跑再快也追不到飞鸟。所以它们的狩猎方式,是锁定目标后,原地站住或卧倒在地(根据猎犬品种不同有所区别),身体保持不动,但头部会微微抬起,眼睛目视目标,而鼻子则保持对空中目标气味的追击,同时嘴巴微微打开。当目标鸟由于体力不支或惊慌而落地后,犬只才会加速冲向落点并将鸟类控制在嘴下,原地不动等候主人前来取鸟,仍然不吃掉所猎杀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