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智商高吗?
不请自来~关于松鼠的智商问题,其实早有实验结果了! 这个实验由Wrangham于1976年进行,实验对象是刚出生30天的小松鼠。 小松鼠们被分成两组,第一组的笼子外面有一个可以爬上去的“平台”,第二组没有平台。 刚出生的松鼠视力相当差,几乎看不见东西(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看到20cm远的东西),所以它们对“平台”上的食物来源毫无办法。
结果不出所料,没有平台的那一组老鼠在4周大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啃开坚果吃了……而那些“幸运儿”一直到了8周大才能够吃到坚果。 这直接证明了小松鼠的认知能力(包括空间记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等)是在出生后得到飞速发展的。而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动物行为学上著名的“学习曲线”——随着接触事物次数增多,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这也是大多数哺乳动物幼崽发育过程中认知能力会大幅提高的原因) 那么,既然有了这个著名的“平台实验”,为什么还会有“松鼠智力低下”之类的论断呢? 我猜可能是受到“田鼠实验”的影响——虽然很多文献都会提到Wrangham的“平台实验”,但是同样有一大批论文引用了一个更早一些的关于田鼠的实验来证明老鼠的智力水平(这个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了哦!) 在那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早期的环境对于智力的重要性。大部分关于啮齿目动物的智力研究都是围绕成年阶段展开的。
然而,无论是“平台实验”还是之前的“田鼠实验”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实验中食物都直接摆在明面上,只要老鼠愿意,可以随时吃到。 所以,只能说这些实验证明了老鼠在寻找食物时的智能程度有多高超,却不能证明当老鼠面临复杂情境时,它们的决策能力究竟如何。而这一点正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内容啊! 所以喽,结论很简单啦~别给松鼠随便吃零食了,特别是人吃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