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犬怎么查他是几代犬?
关于“第几代”的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因为判断犬的“代数”取决于遗传实验的设计和测量方式等多种因素。 不同的研究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甚至同一个研究人员不同的时间做实验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所以如果以问这个问题为目的而去做科研的话,恐怕很难找到一篇“标准答案”式的文章;而如果为了其他目的而去进行实验设计或检测的话,则应该向研究人员进行说明。 其次,关于马犬,目前比较可靠的研究报道中,的确能观察到一些“近亲繁殖”的后果。例如:
1.2013年发表的关于“法国斗牛犬(Frenchnippet)”的研究报告中,作者指出该品种在近亲繁殖了8代以后,其后代出现“视网膜出血”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近亲繁殖的同类。
2. 同样是在2013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动物科学系进行了名为《The impact of inbreeding on performance and health》的研究,以6544只狗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近亲繁殖对动物的影响。其中涉及到几个“遗传疾病”的风险比例,发现以下结果: 对这6544只狗进一步分类后显示,对于“有遗传疾病风险”的动物而言,近亲繁殖后的风险比例确实明显升高,如:
以上只是列举了几篇相关研究中可能涉及题主问题的部分,事实上绝大多数研究都不会对“基因型”或者“表型”问题进行特殊描述。所以并不能直接确认问题中的“一代”指的是什么,或者说不能直接确认由X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疾病”在题主说的“一代”里增加了多少。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到,除了个别情况外,近亲繁殖并不会必然导致某种“遗传疾病”在个体发生显著增加。那么为什么还要探讨“近亲繁殖”带来的各种问题呢?这是因为对于许多“遗传疾病”来说,由于早期诊断与治疗手段的进步,患病率虽然仍然较高但是死亡率却已经明显下降。尽管这些“遗传疾病”的发生频率较高,却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致命,所以没有造成明显的生存劣势,也就没有使物种退化。
因此可以认为,近亲繁殖对于“遗传疾病”的影响并不一定显著。相比之下,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各种“现代病”却在不断威胁着宠物及伴侣动物的身体健康(比如肥胖、糖尿病等)... 如果要探讨“近亲繁殖”带来的各种生理与病理变化,还需要开展大量深入研究以及长期跟踪调查。 最后,回到题目本身,如果要查询一只犬的“第几代”,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查看它的血统证书。
如果无法获得血统证书,也可以尝试查看由知名犬舍/繁育者提供的培育记录。若再也无法获取这些信息,就只能通过推测。 一般来说,“第一代的祖先犬”所携带的基因缺陷发生的概率较低,而越到后期,由于“近亲繁殖”的缘故,各种遗传变异性会降低,遗传疾病风险也相对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