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牙齿爱长牙石?
牙周炎是由牙周膜、骨组织等构成的,是一个发生发展中与局部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密切相关,并受到自身免疫功能因素参与的多因素疾病[1]。 牙周炎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细菌感染、吸烟饮酒、食物嵌塞及不良修复体等有关。其中,细菌感染是牙周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口腔内有多种细菌,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及其毒素就会侵入人体引起炎症反应。
根据细菌感染的来源,牙周炎又可分为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前者只侵犯牙龈,后者除了侵犯牙龈还侵犯牙齿周围的骨头及韧带。这两种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开始时症状较轻,发展缓慢,不易发觉,直至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逐渐明显。临床上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牙龈肿胀、牙齿松动或移位,咀嚼无力等症状。检查可见菌斑、牙石堆积,牙龈颜色暗红,肿胀,质脆,容易出血,并沿牙颈部向颊舌方向延伸,牙槽骨和牙弓骨质吸收,牙齿逐步松动。
在牙周炎的病因中,细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菌主要是牙周炎患者的牙菌斑微生物群中优势菌群,主要有牙龈卟啉单胞菌、浅隐抱菌、中间普氏菌、粘液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等。当牙齿清洁不到位,口腔长期存在的有害细菌没有及时清除,就容易导致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 虽然牙周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牙周炎属于局部炎症反应,与局部病原体感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