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身上的蜱虫会爬吗?
蜱(bi4),俗称壁虱、扁虱、黑虱,属昆虫纲蜱目,是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蜱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生活史中营自由生活阶段所要求的寄主类型不同,可分为陆生蜱、水生蜱和兽蜱;按其体形大小分为大型蜱和小型蜱;还有按其生态习性,分为森林蜱、草原蜱和寄生性蜱等。我国现存的蜱有90多种[1]。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可以成为蜱的终宿主,但由于一些原因,家畜、鼠类等不是蜱的主要适宜宿主,在人体内,也不易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只有当这些动物被叮咬后,将蜱携带回家,才可能引起人体的感染。人与动物的体表,特别是毛发较多的部位,是蜱主要附着的地方。
一、形态特性 蜱的身体不分节,呈半球形或卵圆形,背部隆起,腹面扁平。成虫体长2~10mm,宽约1.5mm,颜色多样。头部有口器,咀嚼式,呈暗褐色;胸部背板呈灰黑色,上有三个淡色纵纹;腹部淡黄色,背面和侧面有黑色斑点。若虫与成虫外形相似,但身体较短粗,颜色较深,头部的口器也较成虫发达。
二、生活史及习性 蜱的生活史包括幼虫、蛹、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的蜱都不吸血时,呈干瘪状。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名字,如幼虫期叫幼虫I,幼虫II,等等,以区别其不同时期的形状特征。每一个阶段的蜱都靠吸动物血液维持生活,当它找到合适的宿主时,就会附着在上面,用口器刺破皮肤,吸取血液,然后侵入到组织内部并化脓,从而诱发局部炎性反应。 除了哺乳类动物外,鸟类也是蜱重要的动物宿主。对于人类来讲,由于皮肤直接暴露在外,且经常与外界接触,因此很容易受到蜱的侵袭。
1.生活方式 在自然状态下,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丛等地带;但在人多的地方,如树林路边、公园草地、山坡等,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它们大多昼伏夜出,但也有的白天活动。喜阴怕光,对光线很敏感,遇有光源便会躲避。喜温怕冷,在寒冷环境下,它会钻进去休眠,这时任何药剂都很难将它杀死。但当环境温度逐渐回升时,它又会慢慢苏醒过来。
2.行为特点 雌雄异形,雄虫善飞,能沿着树干往上爬,还能在空中停留片刻;而雌虫不善飞行,只能在地上爬行。虽然雌雄差异较大,但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是雌虫略大,雄虫略小。如果将雌雄虫同时放在一个杯子里,它们很快便可混在一起。 它们虽属于寄生虫,但不喜好腐臭的气味。相反,它们的嗅觉却很灵敏,只要远处稍有气味,它们便会循着气味源找上门来。所以人们在使用杀虫剂等用品时,最好避开它们。
三、致病作用 大多数的绦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都需要中间宿主才能繁殖,而蜱则是最理想的传播媒介。各种寄生虫一旦接触到蜱,即可借助于它的身体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完成其生活循环,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其中,有些病原体对人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需引起重视。 1、病原体传播型 通过蜱这个媒介,可以把各种病原菌传播给其他动物或者人类,导致相应的传染病发生。比较常见的有蜱传播出血热、蜱传脑炎、莱姆病、恙虫病以及真菌感染等问题。 2、免疫抑制型 由于蜱在传播病原体的同时,还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产生抗微生物抗体,因而可以阻止病原体的增殖。但是,这种免疫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病原体大量存在,则可突破免疫系统的防线,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四、预防方法 由于蜱的适应能力较强,目前尚未发现对人体致病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因此尚无有效药物可以预防该病。做好个人卫生是防止蜱寄生的重要措施。外出时尽可能穿长裤,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应尽量避免日光直射,以免强烈照射后灼伤皮肤。 如果在野外游玩或工作时,发现蜱虫爬进皮肤里,千万不要用手撕扯,更不要随意使用刀具挑刺,以免造成伤口感染。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用注射器的针头挑出蜱虫,并用酒精擦拭蜱虫接触皮肤的地方,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